您现在的位置: 刺五加 > 刺五加浸膏 > 正文 > 正文

上海,已成为这些欧洲人的第二故乡听听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8 15:37:55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的《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最新推出63-66期内容,Luneurs创始人Anne-Catherine、爱孚迪(上海)制造系统工程有限公司COO兼亚洲区域总监托马斯·奥赫、亨多福志愿服务工作室创始人亨多福、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上海代表处主任古兰兰讲述他们作为“新上海人”的感想。详↓

Anne-Catherine: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姓名:Anne-CatherineHACHETep.GUILLOUX

国籍:法国

职务:Luneurs创始人、冰激凌研发师

(视频时长3分16秒)

语录

尽管城市的区域微更新很快,但却保留了原本的历史风貌。

对上海毫无陌生感,总联想到家乡

Anne-Catherine的父亲是一名老师,从小她就跟着父亲去全世界各地游览,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擅长制作美食。

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Anne-Catherine来到了上海,并很快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上海是一座浪漫的城市,这里的气候和环境都非常舒服。”Anne-Catherine说,她对上海毫无陌生感,总联想到家乡。

随着孩子长大,Anne-Catherine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她开始研究各式点心的做法。点心新鲜出炉后,Anne-Catherine总会拿去和身边的朋友、邻居们分享。她的好手艺很快就征服了大家的味蕾,在亲友圈里得到了一致认可。

上海非常注重历史风貌保护

尽管在餐饮业工作不太会有时间休息,但Anne-Catherine只要抽出时间就会带着女儿去公园玩耍。“只要有新公园或绿地开放,政府都会做大量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对于政府的“广而告之”,Anne-Catherine表示非常赞赏。

对于这座城市注重历史风貌保护,Anne-Catherine更是赞不绝口:“我发现上海真的很注重修复和保护那些老建筑。”Anne-Catherine觉得,尽管城市的区域微更新很快,但却保留了原本的历史风貌,这也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带去了舒适感。

防控措施成为一道安全屏障

Anne-Catherine认为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十分到位,中国加强了进口食品新冠病毒的检测,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的因素,也让食品从业者在使用原材料时更有安全感。政府部门严格的检查机制是守护消费者们的一道屏障。

托马斯·奥赫:上海是一个不夜城,发展让人难以置信

姓名:ThomasOch

中文名:托马斯·奥赫

国籍:德国

职务:爱孚迪(上海)制造系统工程有限公司COO兼亚洲区域总监

(视频时长2分43秒)

语录

在上海,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充电桩,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汽车行业发展飞快

托马斯·奥赫认为,中国已然发展成为全球制造技术的引领者之一,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智能制造强国这一角色的转变。而上海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智能制造或工业4.0的标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为智能制造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感到,现在电动汽车会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上海,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充电桩,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也很高。无人驾驶可能会是下一个趋势,在上海有很多这类尝试。

生活惬意交通便捷

托马斯·奥赫眼中的上海,就像一个不夜城,有浓厚的国际氛围、更多的就业机会,人们能够品尝到各地的美食。

生活在上海,便捷的交通令托马斯·奥赫印象深刻。首先,对于平时开车的他来说,四通八达的高架让原本可能很远的距离变得很近。其次,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也很发达,他的太太和孩子平时会乘坐,非常方便。第三,使用打车软件可以很容易就叫到车。“上海的交通布局合理,出行非常方便。”

“上海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托马斯·奥赫说。

亨多福:居委会以我的名义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室

姓名:RalphHuhndorf

中文名:亨多福

国籍:德国

职务:亨多福志愿服务工作室创始人

(视频时长4分17秒)

语录

只要你身在中国,你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你要去上海。

“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过一首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创作的关于上海的歌曲。不知为何,从那时起,上海这个地方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充满了神秘感。”在上海生活、工作了21年的德国人亨多福还记得他对上海这座城市情感的来源,如今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而且还用行动诠释着对这个“家”的理解,成为浦东小有名气的“洋雷锋”。

“上海对外界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年,亨多福因为参与一个德国公司的项目,第一次来到上海。21年里,亨多福亲眼见证了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看来,无论是建筑风貌、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质量,还是其他方面,上海都在不断进步。“说起上海,人们会想起豫园附近的老城厢和历史建筑。现在,我认为陆家嘴成为了上海的名片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即使是在纽约这样的城市,你也找不到类似陆家嘴这样的地方。”

亨多福又谈起了浦西,“现在,黄浦江滨江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设置了人行步道,还有很多公园绿地,这是我初次来上海时难以想象的事情。上海对外界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亨多福志愿者工作室”

年,亨多福与家人从浦西搬到浦东。为了营造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亨多福从自家楼道开始整理打扫,楼里楼外、绿地、小区死角……他每天花许多时间来清扫。居民们看到小区焕然一新,也逐渐加入其中。亨多福被称作“洋雷锋”,小区居委会还以他的名义成立了“亨多福志愿者工作室”。

亨多福去过中国的不少城市。而上海,在他眼里始终有着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身在中国,你的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你要去上海。”

古兰兰:我和“马拉多纳”在上海的快乐时光

姓名:FrankaGulin

中文名:古兰兰

国籍:克罗地亚

职务: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上海代表处主任

(视频时长3分37秒)

语录

这是一个需要你亲身前往,用心感受和发掘,才能正确了解的国家。

说到“马拉多纳”,古兰兰两眼放光。事实上,这个叫“马拉多纳”的她的至爱,是一只只有几个月大的小狗。偶然间,它从一只浪迹天涯的流浪狗,成了这个克罗地亚姑娘在他乡的“家人”。

中国人的家文化弥足珍贵

事实上,即便没有“马拉多纳”的相伴,古兰兰在上海的生活也不孤单。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每天她都很忙,除了工作,下班后便与朋友聚会。

古兰兰喜欢这里的老城区,包括弄堂和石库门,她常会去那些地方探索,拿着相机,走走拍拍,和居民聊聊天,从中找到家的感觉。“我的家乡和这里的生活非常像,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我也喜欢这样的情感交流方式。”这份亲近感,绵延至今,日子越久越浓郁。“在这里,我被当作家人般对待,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很难回家乡时。我想说,在上海,有家人真好。”她说,“我非常赞同我们大使的观点,那就是中国人的家文化弥足珍贵。”

用心感受与了解中国

古兰兰从小爱读地理和建筑方面的书籍,来中国前,她在一本外国杂志上看到一组上海外滩的照片。后来,她真的来到了这片土地。“第一次来上海时,上海中心大厦还在建造,再来,它已建成。那天,我站在上海中心门口大概整整半个小时,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一直看着它,感觉太棒了。”

她去过两次中共一大会址,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年的辉煌历程。由此,她更觉得自己应该到中国更多的地方去看看,欣赏中国的各种文化。

“这是一个需要你亲身前往,用心感受和发掘,才能正确了解的国家。”

往期精彩回顾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连播集,名在沪外国人每天讲一个故事

1、柯文思:他用镜头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

2、罗熙文:上海是全球最具创新力城市之一

3、柏历:我觉得上海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4、奥斯卡:我们队里的一些球员是党员,我特别尊重他们

5、李曦萌:没有一个很强的政府,没办法让中国真正发展起来

6、白马克:中国的老百姓脸上都挂着笑容

7、乾浩史:我愿扎根上海,深耕“上海智造”

8、孟昊文:中国社会释放出一股强大的活力

9、安高博:上海有着一流的营商环境

10、西克:节能减排,中国非常积极与成功

11、罗曼:上海的治安让我很有安全感

12、李希:互联网的发展让现在的生活新鲜有趣又便捷

13、艾维他:我不仅是在探索上海这座城市,更是在探索世界

14、洪原淑:在第二故乡,守护救死扶伤的初心

15、沙睿杰:“智慧城市”上海是热情的

16、唐德福:我喜欢用脚步去丈量上海

17、Mio:发展电影工业,上海像一辆高速列车

18、潘正锵:上海迸发着热情,一定会继续腾飞!

19、铁穆青:政府部门在我们最困惑的时候多次走访,并带来防疫建议

20、那哲:我们父子两代人见证了上海三十年变迁

21、巫国端:时光经年,对上海的爱正浓

22、友成晓子:我在上海,被暖意包围

23、华伟廷:上海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24、柏昊天:全球最美的风景就在这里

25、加藤巧:爱上海从美食开始

26、马优:未来航运业的主要舞台将是上海

27、杰睿:上海的科研水平已跻身国际一流

28、陆勋海:上海仿佛机遇之海,触目所及满是生机与希望

29、奥克萨娜:将祖辈对中国的爱延续到下一代

30、何穆凯:很高兴拿到了永居证,长期在中国生活的梦想成真

31、施菲利: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32、辛炯官:上海是一座很有契约精神的城市

33、大门和人:对上海的喜爱溢于言表

34、刘钰涓:上海的成就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35、麦欧文:永久居留身份让我对中国更有归属感

36、郑桓旭: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服务好上海的消费者

37、高查克:我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这对他的未来会有很大帮助

38、安克诚:非常幸运,我在上海事业进步,还收获了爱情

39、肖瑞强:我们家有不少人生重要时刻都是在中国发生

40、逸馨:上海像支时代万花筒,一眼看尽百年剪影

41、萨沙:我有一个梦想,为中国培养更多的铜管乐人才

42、孔文卓:上海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顶尖人才的汇集地

43、高晟天:喜欢上海,因为这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44、Diego:身为机长,我期待驾驶中国制造的飞机飞往世界各地

45、戴广坦:爱上中餐的法国厨师

46、安达谦:希望更多外国朋友来上海,感受中国社会发展的成果

47、刘迪心:我在上海成了名副其实的“网购达人”

48、Doruk:我是一个中国迷

49、吉默·弗雷戴特:我希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50、白丽诗:16岁那年,我见证了上海解放的历史瞬间

51、陆可:我在上海当“梦想推手”

52、西村隆:自己的未来仍与上海不可分离

53、Naomie:我希望让我的中国学生们更富创造力,更具责任感

54、安东尼:在上海,我感觉自己离梦想更近了

55、康智文:上海蓬勃的科研环境吸引着全球的优秀人才

56、小艾: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已成为了一种爱好

57、迈克尔:我是半个浦东人,用音乐来表达对上海的爱

58、安明德:欣赏上海的两大优点,一是绿化,二是文化环境

59、西蒙:把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后,我有了很多发现

60、裴文德:上海实现了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61、贺恩霆:上海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给了我很多充电时间

62、贝思文:我是中匈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者,我会在上海停留更久……

编辑:顾依依、沈梓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ujiaa.com/cwjjg/981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刺五加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