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特征
刺五加和人参同属于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广大山区,其中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北部蕴藏量较大。刺五加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具有补中益精,益气健脾,坚筋骨,强意志。《本草纲目》记载刺五加“以五叶交加者良”,后人更有赞誉“宁得五加一把,不用金玉满车”。
让我们来感受刺五加这一神奇中药材的魅力!
刺五加植物学特征
灌木,高达3米,树皮浅灰色,生有多数脆弱的刺。老枝灰褐色,密生细刺,幼枝黄褐色,也密生细刺。掌状复叶5,互生,叶柄长3-11cm,无毛或疏生毛,散生针状细刺或无刺,小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1.5-5cm,基部楔形,边缘具尖锐的锯齿,表面暗绿色,散生短毛或无毛,背面淡绿色。伞形花序成球形,单一或多个集合顶生于枝端,总花梗细长达8cm,无毛或仅基部有毛。花杂性或雌雄异株,花萼绿色,与子房合生,花瓣5,卵形,早落,两性花及雄花的花瓣为淡紫色,雌花花瓣淡黄色,雄蕊5,花有长雄蕊及短雄蕊之别,花药白色,子房5室,花柱5,合生至顶部成柱状。核果为浆果,成熟时紫色,近球形或长圆柱球形,长7-10mm,干后有棱,先端有宿存的花柱。种子4-6,扁平。花期6月下旬-7月,果期7月下旬-9月。
刺五加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特性:刺五加是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处理好的种子春播当年出苗,小苗不耐强光,需适当遮荫。种子萌发时先伸出胚根,逐渐发育成主根。一年生小苗的根系入土浅,伸展幅度小,生长较慢。二年生小苗生长较快,从根部生长出多个地上茎,形成丛生状,全株密被脆弱小刺。3-4年后,开始开花结果。刺五加一般4月下旬开始萌动,5月上中旬开始展叶,放叶后现蕾开花,花期6月-7月,果期7-9月,10-11月叶片枯黄凋落,进入休眠期。刺五加为地下横走根茎,根茎上的萌蘖第二年可出土,形成地上植株。野生状态下的刺五加根茎特别发达,在自然状态下可形成较大的无性系群体,萌蘖苗分割后可形成独立个体。
种子生物学特性:刺五加种子较小,具有休眠特性,需要经过胚后熟和生理后熟两个阶段,种子才能出苗,否则当年出苗率极低,大部分种子要在第三年春天才能发芽出苗。胚后熟,又称形态后熟,自然成熟种子的胚是具发芽能力胚的1/10或更小,要使形态未成熟的种子达到成熟,需要适宜的温湿度,经过一定时期才可完成。生理后熟在形态后熟之后完成,低温是刺五加生理后熟的必要条件,经过低温处理的种子完成生理后熟即可播种。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刺五加喜生长于湿润肥沃的环境,土壤以含有机质丰富的壤土、砂壤土、暗棕壤、黑土为好,土壤pH值为6.0-7.0。过于粘重或碱性土壤不适合种植刺五加。抗旱能力弱,喜光,除苗期需适当遮荫外,均需充足阳光,否则生长缓慢。抗寒能力强,东北地区冬天不防寒也可越冬,-40℃条件只能冻伤幼苗顶端,不影响次年生长。
刺五加生长地的群落类型和自然情况
刺五加群落类型主要有三种:针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杂木林,郁闭度为0.2-0.6。刺五加一般分布于山地的中、缓坡地带,林下土壤为暗棕壤、草甸化灰棕壤或生草森林土。其中针阔叶混交林为刺五加生长的主要林型之一,土壤为暗棕壤,湿润肥沃,腐殖质层较厚。
过度采收使刺五加野生资源量锐减,年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一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中,刺五加被列为渐危植物,《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列为二级保护物种,因此,刺五加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乌苏里江药业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建有2万亩的刺五加产地保护基地,在挖掘刺五加价值的同时,也注重刺五加资源的保护,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END
欢迎白癫风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ujiaa.com/cwjgx/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