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随着历史的发展,膏剂的用途逐渐扩大,不但治外病用膏剂,治内病也用膏剂;生产工艺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外用膏剂,使用更方便,药效更持久。
膏剂膏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将药物煎熬浓缩而成的膏状制剂,系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随着科技的进步,提取药物的方法除煎煮外,还选用渗漉法、浸渍法等方法;溶剂也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
内服膏剂包括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
外用膏剂有软膏剂(药膏)、膏药(包括狗皮膏、黑膏药、橡胶膏剂、巴布剂等)。
内服膏剂一、流浸膏剂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不同浓度的乙醇或水)提取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
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服用量少的特点,如益母草流浸膏。
除少数品种直接用于临床外,多作配制酊剂、溶液剂、糖浆剂等的原料。
二、浸膏剂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不同浓度的乙醇或水)提取有效成分,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如刺五加浸膏、甘草浸膏等。按干燥程度又分为稠浸膏(半固体状,图1,含水量15~20%)和干浸膏(粉末状,图2,含水量约5%)两种。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
具有浓度高,体积小,服用剂量少的特点。
除少数品种直接用于临床外,多作配制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等的原料。
三、煎膏剂
也称煎膏、膏滋,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如橘红痰咳煎膏、益母草膏、蜜炼川贝枇杷膏等。
外用膏剂一、药膏
又称油膏,现称软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油脂性、水溶性或乳剂性)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用乳剂基质制成的易于涂布的软膏剂称乳膏剂。见图
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二、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
现代制备工艺上,除使用传统基质外,还采用了新基质,如橡胶、亲水性基质、高分子材料等。
包括狗皮膏、黑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巴布剂和贴剂)等。
1.狗皮膏
是外用药的一种俗称,依据中医的内病外治等原理,将药物直接敷在患病部位,称之为穴位敷贴疗法。应用前还要将膏药微火或隔水加热炖化,摊涂在纸、布或兽皮(如狗皮)上。
膏面轻轻折合,放入纸盒或袋中,就是现在市售的膏药,只须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
传统的狗皮膏药,颜色漆黑,俗称黑膏药,主要原因是膏药用铅丹(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为原料熬制而成。
若将铅丹改为碱式碳酸铅,就会熬制成白膏药;
若以树脂(如松香)与植物油加热熔合,再掺入药料,就是无丹膏药,因颜色发红,又称为红膏药。
2.黑膏药
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经高温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见图。
用时用文火烤软或参见说明书。如祖师麻膏药
基质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的铅盐。
3.橡胶膏剂
系指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如透骨灵橡胶膏
主要由裱背材料、膏料、膏面覆盖物组成。
特点:(1)粘着力强,不预热可直接贴于皮肤。(2)不污染衣物,携带使用方便。
4.巴布剂
又称巴布膏剂,俗称巴布贴,系指提取物、饮片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如聚丙烯酸钠、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等)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如骨友灵巴布膏、蟾乌巴布膏等。
主要由裱背材料、保护层、膏料层三部分组成。
特点:使用方便,贴敷舒适,对皮肤无刺激性.由于基质亲水,膏层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贴用后皮肤角质层易软化,水合作用增强,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缺点:黏性较差。
该剂型于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研制成功。优势明显,是被看好的一种剂型。
5.贴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贴膏剂。如消肿止痛贴
主要由裱背层、药物贮库层、粘胶层以及防粘层组成。
基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和聚乙二醇等。
申明:
图片来自网络,仅作知识附图介绍,与产品广告无关,请正确对待本文,谢谢!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THEEND
健康值得传递请长按白癜风怎么能治好治白癜风兰州哪家医院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ujiaa.com/cwjgx/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