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东御桥小学成立于年,至今93年了,可以称得上百年老校。学校前身为兖州市兖州镇中心小学,年12月更名为兖州市东御桥小学,期间于年8月合并了兖州市韦园小学,年9月合并了兖州市百子堂小学,年11月,随着兖州市撤市设区的区划调整更名为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年2月成立教育集团,辖东御桥小学和奎星楼小学。
“真是这样,当时门窗破旧,窗户没有玻璃,冬天的时候,窗户一半也就是下半部垒砖,上半部用透明的塑料纸糊上。黑板是黑漆磨制而成,不像现在教室宽敞明亮,黑板是可移动的;白板和多媒体也都有,使用起来方便,让教学更直观。”年至今一直在这所学校工作的老教师冯登安拿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照片,从教学设施、开水房到学习环境,历数着学校方方面面的变化。他说他一直将这些老照片珍藏着,视为宝贝,因为这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更是从中能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发展,祖国的繁荣。“我把这些照片翻拍了好几次,便于保存还制作成课件在思政课上讲给孩子们听,这是对孩子进行爱国爱党教育的最好教材。”冯老师如是说。
聊起学校的发展变化,老教师查国强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我是从年起,就开始在我们学校就读,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至今。在小学时,我还记得早上同学们都带着自制简易煤油灯来读书学习的,凳子也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接着,查老师从国家的变化谈到学校的变化,心中不免几分激动。他感慨地说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繁荣昌盛,在上课时经常给学生讲校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时代在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和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学校办学空间相对减少,到了上世纪末,学校开始进行改建,将原来的平房拆掉,改建成楼房,扩大了办学空间,学校学位增加。教学基础设施硬起来,校园环境更新更美了。新世纪之初,多媒体开始广泛应用于教学。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努力下,各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建设了多个功能室,激发了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校园还新建了草坪和树木,郁郁葱葱,很是清新。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升。社会在前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在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如何让适龄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行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在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上下大功夫,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为方便孩子就近入学,扩充学校办学空间,区委区政府规划新建了奎星楼小学作为东御桥小学的另一个校区。”在年—年参与校区筹建工作的王朝胜介绍说。他回想起学校的发展历程,感慨万千!王朝胜提到这所奎星楼小学是东御桥小学的一个校区,始建于年3月,并于年11竣工。年9月开始招生,成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新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强,满足了辖区群众教育需求。”追昔抚今,从老校区——东御桥小学转战到奎星楼小学工作的冯登安难掩内心激动和喜悦。他深深地知道,这是党的好政策带给群众的红利,在奔小康的路上,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真真切切的实惠。针对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解决大班额问题,兖州区委区政府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做起,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仅扩建了校舍,还在每年从毕业大学生和在编教师中招录一大批学历高、素质强的人员,优化组合,为教育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我在这里上学的时候,学校空间小,很多课外活动难以开展,现在学校规模大,师资力量大,不仅开展增加了课外活动,还开设了足球、戏曲等校本课程活动。”正在学校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学生家长邓宝霞回忆起自己就读小学的情景。她说自己的孩子目前也在该校就读六年级,孩子六年来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信仰铸就梦想,奋斗成就辉煌。如今,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教育集团一班人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奋发图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克难攻坚,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小学教育奋斗着。(作者:杨福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