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一般特指哺乳动物的肉,比如我们常见的猪肉、牛肉、羊肉,就是红肉的典型代表。
红肉因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现出红色而得名,也是我们日常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
不过,疫苗君在妈妈学堂社群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提问:
听说红肉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早熟,是不是要少吃或者不吃红肉了……
吃红肉要不要为孩子性早熟背锅,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红肉到底会不会导致性早熟?
说到“性早熟”,大家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激素”,进而又担心是不是我们的食物中含有了某些不应该有的激素,导致了孩子“性早熟?”
事实上,所有的动物性食物中天然存在激素。
这些内源性激素是维持动物(包括我们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常见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母乳中都会有天然激素,正常食用各种动物性食物并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查询文献发现,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每周进食红肉4次的女孩(5-12岁)相比,每天进食红肉≥2次的女孩初潮年龄要早得多,因此认为童年期间较高的红肉摄入频率与月经初潮年龄有关,而其他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频率与初潮年龄无关。
与之相反的是,年上海的一项针对6-18岁女学生的研究显示,猪肉,牛肉,羊肉,加工肉的消耗量或肉类总消耗量与初潮年龄均无关。
类似的研究有不少,基本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还难以得出某一类食物会导致儿童性早熟的结论。
目前来看,红肉并不需要为“性早熟”而背锅。
到底什么是性早熟?
在判断孩子是不是性早熟之前,我们先看看孩子是如何发育的呢?
中枢性性早熟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而导致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的一种常见儿科内分泌疾病性发育的速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一般性发育过程可持续3~4年,女孩每个Tanner分期的进展历时约6月~1年。(Tanner分期是青春期发育的一种等级系统)
性早熟的孩子性发育的顺序与正常孩子的发育过程都是一样的。
女孩青春期发育顺序为:乳房发育,阴毛、外生殖器的改变,腋毛生长,月经来潮。
而男孩会从睾丸增大开始(≧4ml则标志性发育开始),接着阴茎会增粗,长出阴毛、腋毛,声音变粗,长出小胡子,开始出现遗精。
性早熟也就是孩子进入性发育阶段的时间比其他孩子要早。
一般来说,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开始出现性发育的特征,我们就可以怀疑孩子性早熟了。
这时,我们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比起红肉,真正要担心的竟然是……
前边说的红肉,都和性早熟没什么关系,却常常被传得非常邪乎,家长们都会特别紧张。但有件事,真正和性早熟关系很密切,却经常被忽视,那就是——肥胖。
国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肥胖才是孩子的性早熟的重要诱因。那我们国内又是什么情况呢?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我国研究者通过评估近1.8万名少年儿童的肥胖程度和发育情况,也得出了肥胖和性早熟密切相关的结论。
除了肥胖,还有些家长大意导致性早熟的案例:才两三岁的小女孩,就出现了胸部隆起下体出血的症状,家长非常焦急以为孩子出了什么大事,最后排查才发现,原来是自家避孕药没有收好,孩子误服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刺激了身体发育……所以你看家里药不收好行吗?
可致宝宝“性早熟”的食物黑名单!
PART-1
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
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尤其广东人,喜以药膳煲汤。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疫苗君记得,自己小时候吃甲鱼,这货也是属于“大补”那一类,结果好几个月没缓过来……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妈妈们千万引以为戒!
PART-2
保健品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长得高一点,就给孩子买保健品吃。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激素使孩子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
孩子机体代谢很旺盛,只要平时正常饮食,完全可以提供他们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过度补给,只会营养过剩,很可能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其它如牛初乳、钙剂、鱼肝油等保健品也要正确食用,如果宝宝发育一切正常,应以食补为主。
PART-3
油炸类食品
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PART-4
禽类的脖子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吃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由此,吃鸭颈、鹅颈,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另外,鸡翅膀上的腺体也很丰富,食用时记得提醒孩子把那一块咬下来吐掉。
鸡屁股最好也不要吃,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还聚集着无数个淋巴组织,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质,因此不建议食用。
总之,孩子性早熟确实是会引起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作为家长当然必须重视,不过咱也要重视对地方,与其担心那些没影的事儿,不如平时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ujiaa.com/cwjgx/9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