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JASON
编辑
π缺克
前不久,广州11家街头凉茶铺被市场监管局曝光,凉茶里面掺了西药——一出凉茶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虽然没几个广东人会相信“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但对于凉茶的功效——从最基础的祛湿降火到高阶版的化结石、壮阳补肾,即便时不时就有凉茶掺药的新闻曝出来,不少老广还是深信不疑。
又岂止是街头凉茶铺,从医药到保健品再到食品、日化,数十年来,广东为发扬中医药文化,探索了一条独特的“广东道路”。
01
年的3·15,号称“凉茶始祖”的王老吉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个叫做刘殿林的职业打假人,把王老吉告上了法庭。
那一年,王老吉刚刚坐稳了凉茶饮料的龙头,年销售额近30亿,单是南沙一个工厂就抵得上可口可乐在大陆的所有产能,势头正猛。
很多广州人本来是不认王老吉的“凉茶身份”的,老广心目中的凉茶是黄振龙,是街边店,是又黑又苦就着陈皮才能下咽的癍痧、廿四味,王老吉那种甜甜的感觉,在老广眼里只能算是“糖水”。
但风口来了,猪也能飞上天。
年,SRAS来袭,爆发最早的广东死亡率却并不高。钟南山在一次电视采访里面道出了玄机:“广东人自古以来就有喝凉茶的习惯,喝凉茶对抵抗SARS病毒有良好效果。”
人们相信钟南山,广东凉茶进入全国人民视野,很多本来没有喝凉茶习惯的外地人都喝起了凉茶。
那时,王老吉在广东地区的发展陷入停滞,急需开辟新的市场。它抓住机会,花几千万买下央视黄金广告时段,“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销售额一年涨了%。
枪打出头鸟。一路高歌猛进的王老吉,被刘殿林抓住了把柄。江湖上,人们把刘殿林称呼为“北方狼”,这只“北方狼”咬住不放的,是凉茶的两大致命伤:
凉茶属于食品,不得宣传功效;国家允许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只有80余种,但广东凉茶实际应用的草药却有近种。
其中一种草药,叫夏枯草。这种草不简单:《神农本草经》里面将其归为有毒,到了《本草纲目》时又变成了无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载明它可以食用,卫生部2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合法名单里面却未见它的名字在列。
在辨明是非之前,谁卖谁有可能吃官司。当时被刘殿林一并告上法庭的还有6家广东凉茶品牌,里面最有名、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凉茶始祖”王老吉。很多经销商不干了,开始大批退货。
这一招几乎要了广东凉茶的老命。老祖宗花了几百年提炼出来的配方,怎么能随便改?药品或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也不好申请,不强调功效那还有什么营销噱头?
为了给凉茶“续命”,也为了日后更广阔发展空间,生产凉茶的药企、厂家们一起想了个妙招:给凉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以保留老祖宗的古老智慧的名义,凉茶的配方也就不用改,众多凉茶品牌也就能一并得到保护。
相关部门很配合,没几个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出现了凉茶的名字。
拿了“免死金牌”的王老吉,刘殿林咬不动了,法院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打假斗士们对凉茶功效与成分的起诉。
为凉茶申遗的其中一个重要推手叫张俊修,在广东食品行业协会当会长的他,对广东凉茶的前景十分自信:“年之前,广东凉茶在全球的销量有望超过可口可乐,凉茶铺的数量将全面超过星巴克。”
果然,王老吉的单品销售额在8超过了可口可乐,在“怕上火,喝王老吉”之后,又多了一句经典广告语——“全国销量冠军”。
02
9年5月9日,张俊修在北京与相关人士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举办凉茶文化的系列宣传活动,并频频为王老吉打call。怎料2天之后回广州,张俊修刚下飞机就收到短信:
王老吉中含有未经允许的添加物质。
起因是杭州一消费者号称长期饮用王老吉之后出现了胃溃疡,医生说王老吉凉茶里的夏枯草会加重胃寒病人的病情,于是把王老吉告上法庭。
本来自从年之后,凉茶行业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28场官司,“虱子多了不痒”,但这一次不一样。
在卫生部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发布会上,卫生部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王老吉中部分成分和原料确实不包括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中药材名单之列。
背景特殊,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余波未平,全民对于食品添加剂、对于国产品牌的普遍不信任。
王老吉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认为一例病例不能说明问题,反复强调自己是国家非遗,百年老字号。但那几年,很多老字号中药都“暴雷”了,同仁堂生产的龙胆泻肝丸就被发现可导致尿毒症,关木通、刺五加、蒲公英等传统中药材也都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被叫停。
这些经过相关部门合法审批的“药字号”尚且难逃被封杀的命运,拿着“食字号”却添加了大量中草药的“凉茶始祖”更加危险。又是大批经销商退货。有媒体形容王老吉:“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进入死亡倒计时”。
负面影响也波及到了整个凉茶行业。
方舟子也出来提问:什么是胃寒?什么又是上火?带着这些疑问,方舟子在其博文《凉茶:喝,还是不喝》里面写下了一段话:“世界上生活在天气潮湿、气候炎热地方的人多得是,除非广东人的身体有必须喝凉茶的特殊构造,否则没有任何必须喝凉茶的道理。”
广东人不高兴了。有人搬出《黄帝内经》现身说法,从阴阳玄学的角度把凉茶的原理解释得头头是道。也有朋友分享亲身经历:发烧喝癍痧,上午三杯入喉,下午烧就退了。
但标准含糊、管理暧昧等问题仍然让广东凉茶饱受诟病。每年都有一些凉茶铺为了药效掺西药的新闻窜出来,搞到整个凉茶市场乌烟瘴气。省食品协会没少喊话要带头制定行业标准,但6年就说“最快上半年出台”的统一行业标准,到了王老吉出事的时候都还没有影。
虽然已经有过经验,但跟4年前相比,张俊修这一次面临的情况更棘手。事发之后,他马上又飞到了北京。第二天,张俊修筹备的王老吉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准时召开,上百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他。
张俊修临危不乱:“第一,王老吉添加的夏枯草已于年在卫生部备案;第二,因夏枯草造成胃溃疡病伤害是不可能出现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他说的这些话在中央电视台轮番滚动播出。
在张俊修的力挽狂澜之下,王老吉成功“起死回生”,张俊修也成了媒体口中的“凉茶教父”。直到今天,他的这一次危机公关都仍不时有人拿出来津津乐道。有人怀疑这是食品协会收了王老吉的钱办事,但张俊修坚决否认:
“没收1分钱,开新闻发布会,用的是国务院给的5万块钱凉茶文化保护费。”
“这会哪怕晚开半天,凉茶就彻底完了。”
03
能者多劳。帮助王老吉从“夏枯草事件”金蝉脱壳之后,张俊修要管的事渐渐多了。9年,张俊修到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当办公室主任。
次年9月,这个工作组举行了一场颇为隆重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一份“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里除了有张俊修最爱的王老吉,还有一家日化企业——霸王。而且,霸王还是名单里唯一一个被授予“中药世家”称号的企业。
言及霸王,想必许多人都会想到成龙的那句“Duang”:4年,霸王斥资千万请来成龙代言,大哥在广告里顶着他乌黑亮丽的长发,拍胸口保证:“是中药的,没有那种化学成分。”
最风光的时候,霸王成了“中药防脱”的代名词,市值一路窜到个亿。据霸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ujiaa.com/cwjgx/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