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视频会,黑龙江省就本地做法经验、取得成效、下一步打算等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黑龙江省加快打造全省中医药千亿产业,全省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保持良好势头,通过强化专班推进、政策扶持、招商共建、绿色引领、宣传推介等做法,使“三品一标”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三年三大步。
据悉,黑龙江省印发了《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专班工作方案》《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黑龙江省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实施方案》《黑龙江省中药材种业创新实施方案》。强化政策扶持,连续三年省级财政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重点对种子种苗繁育等设施设备进行补贴。强化招商共建,推进省内外定向精准招商,达成签约项目70个,签约额86.9亿元,目前有32个项目开工建设。强化绿色引领,突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药”,推进“三品一标”行动,支持种植基地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识认证达到25个。强化宣传推介,围绕叫响“寒地龙药”,举办了第三届省中医药博览会、“道地药材十大系列”评选等多项活动。
年,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取得四方面成效。基地规模扩大,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比上年新增91万亩,增长35%,预计总产量79.1万吨,同比增长52.1%。区域布局优化,以“龙九味”为主的优势品种面积达到.4万亩,刺五加面积发展到48.1万亩,部分品种在全国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基础加快夯实,累计建设国家级、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分别为1个、3个,科技园、种苗繁育基地等开始运营,产地初加工企业家,初加工能力达到24.7万吨,同比增长98.2%。科技支撑有力,创建省中药材专委会等专门机构,颁布实施多项省地方标准规范,出版多本相关书籍,有序开展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示范、中药材病虫绿色防控等工作。
据了解,年黑龙江省将立足“三全、三链”思路,培育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先行区,统筹推进中药材种苗繁育、规范基地、产地加工和区域品牌建设,预计实现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亿元。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